公共自行车引领绿色出行新潮流
◎文/本报记者 陆铭 图/本报记者 孙井贤 2011年底,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美丽徐州,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的总体目标,将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列入2012年市政重点工程建设计划。 历时三年,公共自行车项目全市共建设了603个站点,投放19380辆公共自行车。 低碳便利,绿色出行,公共自行车让城市更宜居。 关键词:发展 从2012年启动至今,公共自行车项目按照成网成系、远近结合、景观协调、方便换乘的原则,重点方便市民短距离的交通出行和换乘,站点主要设置在道路两侧,以交通枢纽站、商贸中心、各类院校、住宅小区、行政办公、休闲公园、风景旅游区等人流集中的公共服务设施周边为重点。 中心城区设置300米左右一个站点,外围区域保持500米左右一个站点,保持每平方公里5至15个。目前,全市共建设站点603个,安装锁车器23086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9380辆。系统采用最新物联网技术,达到国内一流的水平,运营实行24小时借还车服务,全市实行自行车通借通还。软件系统升级扩展容量可至100万辆自行车运营,满足将来覆盖各县、市“一卡在手、通骑徐州”的需要。 关键词:速度 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出台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切实把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包括年龄在16到70周岁的市民都可办卡,并兼容市民卡借还车;本地户籍市民、在校大学生、军人都免费办卡,不收押金(有单位证明),只收30元充值费,外地市民加收200元信誉金;与各大宾馆、旅行社等签订公共卡服务协议,外地游客在宾馆领取房卡的同时可领取公共自行车卡,方便外地游客在徐州骑行;倡导市民“随用随骑、骑后速还”用车理念,借车一小时免费,超过一小时按每小时1元收费。 因为政策定得好,市民办卡积极性高。至2015年8月,市民办卡达56.7万张,目前办卡量依然在每天四五百张增加。其中普通市民占总数的70%,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总数的20%,学生及外来人员占总数的10%。 关键词:保障 至2015年8月31日,共计借车1亿零611万人次。现如今市民日均借车15万人次,每辆自行车一天被借8次左右,使用率全国领先。 使用率全国领先的背后是经验丰富、一丝不苟的保障。 为了缓解高峰期借还车难的问题,管理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在重点站点采取专人定岗;增加巡检调度人员,将原来配置的126人增加到156人;根据运行规律,要求运营公司夏季延长晚上服务时间;对系统进行升级,满桩时市民打电话和刷卡可以骑车回家(晚上10点至次日7点)不计费。 为了降低运行公共自行车故障率,管理单位要求运营公司增加维护维修人员,从原来的25人增加到30人,做到坏车不积压,日坏日修日清;形成制度,对公共自行车进行定期检修,对损坏和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换,仅今年上半年运营公司就更换配件6万余件;敦促要求运营公司对缺失车辆进行补充,始终保持自行车实用量。 关键词:低碳 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公共自行车项目低碳生活效果显著。 首先,公共自行车减少了市民的出行成本,实现惠及民生,租车实行一小时之内免费,用车免费率达98.8%,按每人每次出行成本1元计算,已累计为市民出行节省1亿多元;其次,公共自行车交通分担率明显。据统计,2013年公共自行车运行1年市民借车总量为3311万人次,对我市的交通分担率达到2.5%以上。2014年交通出行分担率达3.3%,预计今年交通出行分担率将达3.4%;另外,以骑车代替开汽车出行为例,按照每人每次骑行3公里,汽车百公里10升油耗计算,公共自行车运营至今约节省燃油3183万升,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7万吨;现借车量日均超过13万人次,测算每天可减少二氧化碳排量约90吨,相当于增加100公顷的绿地。 “公共自行车运行以来,低碳便利、绿色出行的理念得到了市民的广泛支持和响应,该项目在2012、2013年市统计局对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民意调查结果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 市城管局城用客运场站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项目2013年还获得了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创新奖一等奖,2014年获得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同时还被国家住建部列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推广示范项目。 |